识解视域下的译者创造性翻译研究

摘    要:识解是人们选择用不同方式对同一个情境进行概念化的认知能力。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会对一个语言表达式有不同的理解和有意识地翻译,这种有意识的做法带有译者的创造性翻译。认知语言学中的识解理论则为人们主观思维的分析提供了可行的方案。本文以潘家洵翻译《玩偶之家》为研究案例,主要从识解理论中的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这四个维度,对比该译本的初译本和复译本,以期探讨认知在翻译过程中对译者的影响。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识解;翻译;玩偶之家;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以体验哲学和认知科学为理论背景,在反对以乔姆斯基为代表主张的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而诞生,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认知语言学反对语言天赋说,认为语言的生成使用等机制可以通过人的认知加以解释,认识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与形式语法观点不同的是,认知语言学认为语义不只是客观的表达,而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因此认知语言学研究语义还涉及包括个人主观看法以及心理等因素。


“意义”在国内外都是个古老的话题,一直为哲学家、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密切关注的研究课题。兰盖克[1]对“意义”作出新的理解:从本质上讲,意义是一种心理现象,与个人认知活动紧密相关,因此意义包括表面意思和隐喻含义,通过激活、整合人脑中相应的认知域和知识框架,就能获得意义,因而意义具有主观性。翻译向来注重对原作的理解和对意义的表达,而意义的呈现很大程度上和译者的主观理解密切相关。因此识解可以为翻译研究所用,本文将基于识解概念,从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这四个维度结合翻译个案进行讨论。


二、识解与翻译研究回顾

目前国内关于认知与翻译的研究集中在对翻译的概念和案例分析两大类,研究的主题多聚焦识解的主观性、意象图式模式与等值翻译、识解机制的四或五要素来研究翻译。


首先是讨论识解的主观性。王寅[2]从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这四方面分析翻译的主观性,认为意义是体验的概念化,即从体验和识解两个角度来解释意义。王明树[3]、王明树和文旭[4]基于主观化理论,分别从视角、情感和认识情态三个层面,以及六维度提出翻译中的“主观化对等”概念。王寅[5]以认知翻译学为理论基础,用认知语言学所提出的用以解释语言表达主观性的识解机制,来讨论在译入语语境中识解原作的意图和意义。


其次是讨论翻译中的“等值”问题。宋德生[6]用意象图式模式来讨论翻译的等值问题,等值只是经验结构的相似。他指出文化的可译性来自人类经验结构的相似,而后者是庞大的意象图式网络,并作为媒介连接匹配译文的不同文化意象。金胜昔[7]提出了实现原文和译文认知等效凭借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两个途径。最大关联指译者将原作者识解维度的操作复制到译文里,译入语读者得以获得原文读者的感受。最佳关联是指译者按照译文读者认识维度的操作来处理译文,建构语言的表达。


再者提出翻译即认知重构。肖坤学[8]提出译文表达就是识解的重构,并指出翻译的第一步是译者对原作者识解世界的解读,继而以符合译文读者识解运作的方式来重构原文情境。肖坤学和金胜昔的观点有相似之处,从识解维度解读的翻译注重译者对作者的理解和读者接受这两方面。谭业升[9]提出翻译转换的认知实质是识解的转换或重构,这种识解重构是翻译体系中的核心能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将识解维度运用于翻译过程的解读,识解概念以及不断发展壮大的认知翻译学,对解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特意使用主观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三、识解与创造性翻译

兰盖克[1]138提出“认知语法的分析以识解为基础,识解是指人们用不同方法对同一场景进行概念化的认知能力”,具体来讲是“指人们通过确定不同辖域、选择不同视角、突显不同焦点、权衡不同精细度来观察事态和解释场景的认知能力,是形成概念体系、语义结构和进行语言表达的必经之路”[1]212。兰盖克认为,识解包括辖域、突显、视角、背景、详略度,它们能解释人们面对相同场景时产生不同语言表述的因素。王寅将其五要素归纳整合为四要素,将“辖域”和“背景”合并,即“识解”包含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这四项内容。识解为人类主观性的分析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同时也可以应用于翻译认知过程的阐释[5]54。认知在译者翻译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识解对于翻译现象可以作出比较完整的解释。本文收集潘家洵翻译的易卜生戏剧《玩偶之家》的初译本和复译本,将分别从辖域和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这四个维度加以分析。


(一)辖域和背景

辖域指语言表达式背后所关联的体验和概念域,包括参照体和突显物。人们的语言表达式和对文本意义的准确理解均受限于辖域,辖域一方面提供对不同语言表达式的直接经验来源,并作为与之相关的多个语言表达式的背景知识库,就涉及百科性的文化背景知识。一方面,百科知识作为一种背景性参照,能够帮助主体去使用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域,并将该知识域的内容前景化,而被激活的最大内容就是认知域中的最大辖域,而未被激活的辖域则被后景化[10]57。另一方面,背景这一视点为文化翻译学派所强调,在翻译中尤其强调译者对原作和译入语语境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掌握。翻译涉及两种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转换,也可以说是从源域到目标域的转换,隐喻便可以纳入当中进行讨论。以潘家洵在《玩偶之家》中文化意象词的翻译:


例1

英译本:But now I must get clear of it all.


潘译本:现在我想洗手不干事了。


例2

英译本:I am open to all sorts of outside influence.


潘译本:说我心软意活,棉花耳朵。


例1是柯洛克斯泰与娜拉在私下见面时表明的心声。柯洛克斯泰曾经想要以娜拉借债的名义来打击海尔茂夫妇,但后来为洗清自己的名誉而进入海尔茂所在的银行任职。潘家洵将“get clear of it”翻译成“洗手不干”,极具中国文化特色。而“洗手不干”这个成语引出了清朝一则典故,来源自文康的《儿女英雄传》。与“洗手不干”相近的近义词有脱胎换骨、改邪归正、洗心革面,因此从意图和意象中都能够表达出人物的神情。这个词蕴含中国文化特色,从源语向译入语的转换。


例2是海尔茂不愿意自己公司的事情遭妻子指手画脚,并且让自己沦为职员间的笑话,因此坚决不肯被说服。潘家洵将原文中的“be open to all sorts of influence”有意识地用上了中国的典故并将其翻译成“心软意活,棉花耳朵”,让中国读者很容易联想到一句歇后语“棉花耳朵——耳根子软”,简明扼要地说明他怕老婆。译者注意到文化隐喻的不同,有意识地选择倾向目的语读者的翻译策略,因此也实现了从源语、文化向译入语文化意象的转换。


(二)视角

继描述范围与背景之后,就应该考虑从哪个视角来进行观察。视角是人们对事体进行观察描述所选择的一种角度,体现了观察者和该场景之间的一种相对关系。兰盖克将观察者定义为可以理解语言表达式意义的体验者,即说话人和听话人。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场景进行观察和描述,相应的就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语言表达式通常会激活一个最佳视点来作为它们意义的一部分,选取视角的不同会导致认知参照点的不同。参照的不同就意味着概念化的差异,反映在语言层面就是语言表达的不同,如词汇的使用和句型的选择和时态语态转换、叙述角度等等。泰尔米[11]68认为视角就是观察某个事物或场景的空间和心理角度,包括有位置、距离和方式这些因素。因此,视角就涉及主体观察认识事物的立场态度和时空角度、价值取向等心理因素。以潘家洵《玩偶之家》中初译本和复译本为例来看叙事角度的转换:


例3

英译本:A bell rings in the hall outside.Presently the outer door of the flat is heard to open.Then Nora enters,humming gaily.She is in outdoor dress,and carries several parcels,which she lays on the right-hand table.She leaves the door into the hall open,and a Porter is seen outside,carrying a Christmas-tree and a basket,which he gives to the Maid-Servant who has opened the door.


初译本:外厅里有铃响。立刻就一听见外面的门开了。娜拉很高兴的嘴里哼着走了进来。他穿着出门的衣服,把手里的几包东西放在右边桌上,他把通外厅的门敞着,看见外面站着一个挑夫,把手里拿的一颗圣诞树和一只篮子递给开门的女仆。


复译本:门厅里有铃声。紧接着就听见外面的门打开了。娜拉高高兴兴地哼着从外面走进来,身上穿着出门衣服,手里拿着几包东西。她把东西搁在右边桌子上,让门厅的门敞着。我们看见外头站着个脚夫,正在把手里一棵圣诞树和一只篮子递给开门的女用人。


例3为第一幕的场景描写。整段从第三句到最后一小句,旧译本原封不动地按照英译本的语言顺序直译出来,并无任何断句。这种并列式语句让人物的动作看起来是同时并列进行,给人阅读以展现一长串描述性动作,作为背景幕后,对读者而言没有任何关注焦点。复译本则将英译本的最后一句话拆分成三个小句。每一个小句的结束随即将读者引向另一个讨论的对象。潘家洵在最后一个小句的处理上颇为用心,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脚夫,这与下面正文娜拉和脚夫的对话是相照应的。因此,从复译本对这第一幕的场景设置来看,潘家洵将人物动作的逻辑连贯与引起读者关注的方式使得译文的对象更加集中。场景的作用不再是静态的描写,而是激发读者关注的动态画面。因此,潘家洵将读者作为第一视角进入戏剧的情节,更加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三)突显

“突显”直接反映了人们从主观意志上对某个事物或事件的最感兴趣和最具吸引力的部分。人们认知的不对称性也影响了语言表达的不对称性,因此语言使用者常常将注意力所聚焦的对象突显出来,为了达到最具思维和表达的目的,满足最具对语境理解的需求,就会将观察对象的某个部分突显强化出来,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结构。兰盖克指出两种突显模式,即勾勒包括侧显和基体两个要素、射体和界标组合。射体和界标组合同时也构成了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图形背景模式是认知能力中最基础的特点,往往也和物体的运动有关,往往运动的物体较之静态的对象更容易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因此得以突显成为主要焦点,也称为射体,而其余次要焦点则视为界标,成为背景。


以上文中的例3来看,原先的旧译本中第4句开始,潘家洵在翻译英译本所有内容时,出现了两次以“他”为主语的人称改动,而其余以谓语动词为主的小句则可以默认为其主语也是文中的“他”,即女主人公娜拉。因此在旧译本中,所有动作的施事者都聚焦在女主人公娜拉身上。娜拉显然成为整个句段的焦点人物被突显出来。但在复译本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译者在视角上有意识所作出的调整和改动。从最后一个小句直到句末,视角不再聚焦在女主人公娜拉身上,而是以读者为第一视角。读者成为该句段的施事者和被突显的对象,其余对象则被弱化和虚化处理。因此突显与视角也是密切相关的,复译本中的这种处理对比原文而言,其实更加符合原文要传达的意思。


(四)详略度

详略度是指说话人能够决定以详细程度的不同对某个场景或对象进行描述。详略度和突显密切相关,由于说话人不同的意图和目的,最能够表达其意思的内容往往会被更加详细地表述出来,从而被突显出来,其余内容则会被省略和忽略掉。在翻译中,改写的现象是以往翻译研究关注较多的一个热门话题。以“五四运动”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译中翻译现象为例,两个时期的翻译都呈现出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趋势,因此翻译的实用性功能甚至超过其艺术价值,而为了符合意识形态的需求,译者会有意识地增加或者删减原文中的内容,并且改动原文的意义。潘家洵对《玩偶之家》原文中“The Joint Stock Bank”的翻译有两次的变化,他把原先初译本中“银行”的译文重新翻译为“合资股份银行”。原先旧译本中译文的概念更加泛化,也并没有追求更加精准的翻译,但是后来复译本的译文则更加符合现当代的概念认知,翻译更加准确,内容更加翔实。


四、结语

认知语言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翻译研究中翻译家研究是近年来国内不断关注的话题,而认知、识解等概念为翻译家研究,尤其对于探索和分析译者创造性翻译背后的原因提供了一个合理而科学的理论支撑。对同一部文学作品,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理解,而同一个译者前期翻译和其后期翻译又有不一样的理解和呈现。译者不同的理解就导致了不一样的语言表达,这其中包含了译者各种创造性的想法。识解就能够从不同的维度来解析译者各种创造性翻译的意图。


参考文献

[1] Langacker, R.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 1: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2]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概念化”对翻译主客观性的解释力——一项基于古诗《枫桥夜泊》40篇英语译文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3):211-217.

[3] 王明树.翻译中的“主观性识解——反思中国传统译论意义观[J].重庆大学学报,2009,(4):144-147.

[4] 王明树,文旭.“主观化对等”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李白诗歌《送友人》英译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5):63-65.

[5] 王寅.认知翻译学与识解机制[J].翻译研究,2013,(1):52-57.

[6] 宋德生.认知的体验性对等值翻译的途释[J].中国翻译,2005,(5):21-24.

[7] 金胜昔,林正军.识解理论关照下的等效翻译[J].东北师大学报,2015,(2):119-123.

[8] 肖坤学.识解重构: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译文表达[J].外语研究,2013,(4):81-86.

[9] 谭业升.翻译能力的认知观:以识解为中心[J].中国翻译,2016,(5):15-22.

[10] Langacker, R. W. Cognitive Grammar:A Basic Introduc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11] Talmy, L.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Vol. 2)[M].Cambridge, Mass:MIT Press, 2000.

在线客服